【大公报】攻克難關 穗創世界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

2021-07-19
  圖: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歷時4.5小時,實現了將捐獻者心臟在「不中斷血供」、「不停跳」的情況下移植給受者。\受訪者供圖
  圖: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歷時4.5小時,實現了將捐獻者心臟在「不中斷血供」、「不停跳」的情況下移植給受者。\受訪者供圖

  粵港澳大灣區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。16日,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廣州發布會上宣布,醫院團隊實現了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,與傳統手術心臟必須冷藏不同,該手術移植過程中,全程不中斷移植心臟的血供、不停跳,最大程度保護供體心臟功能。這是中山一院首創「無缺血」器官移植技術繼應用於肝移植、腎移植後,首次應用於心臟移植領域。該技術歷時2年多時間研究探索。團隊透露,該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未來可逐步向港澳及國際地區推廣,讓港澳居民亦可受惠新技術。

  「由於心臟是對缺血損傷最敏感的器官,若離體缺血時間超過6小時,手術風險將大幅增加。」16日,中山一院副院長、器官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表示,在傳統移植手術過程中,心臟必須離體、停跳及冷藏,不可避免會發生心肌缺血損傷,而心肌缺血是影響患者預後的最重要因素,可導致術後受體心臟功能不全,心臟無功能,甚至病人死亡等嚴重後果。中山一院團隊花了2年多時間探索了「無缺血心臟移植術」,完成了10餘次臨床「無缺血」心臟獲取和離體常溫機械灌注演練,為新技術的臨床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
  本例手術的患者是67歲的福伯。5月24日,他在中山一院被確診為「擴張型心肌病」。等來合適供體後,6月26日下午兩點,心臟已經進入終末期的患者福伯和受體捐贈者同時進入了手術間,世界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在中山一院緊張地進行。兩間手術室,40餘名醫護人員,投入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「換心大戰」中。4.5小時後,全球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宣告完成。這場全球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,意味着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技術的創立與「無缺血」肝移植、腎移植技術共同構成「無缺血」器官移植技術體系,將器官移植的發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,向世界展示了器官移植革命性創新的「中國模式」。

  患者生存時間更長

  何曉順表示,「無缺血」器官移植技術能夠精確評估供體心臟功能,延長體外保存時間,大幅改善移植療效,患者生存時間更長,生活質量更高。並能顯著提高供體心臟的使用率,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。記者了解到,首例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患者福伯,於術後36小時拔除了氣管插管,多次心電圖檢查未發現心肌缺血表現,超聲心動圖顯示心臟射血分數從術前的16%升至78%,近日已經出院。

  何曉順告訴大公報,廣東毗鄰港澳,希望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平台,讓內地醫療成果惠及港澳同胞,期待「無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後續可逐步向港澳及國際地區推廣。由於目前「不缺血」心臟移植手術僅廣州中山一院率先成功進行,有相關需求的港人可到該醫院就診,讓教授評估病情,提供香港居民身份證明辦理移植等待手續,便可等候移植。

 

报道链接:https://www.tkww.hk/epaper/view/newsDetail/1416107268814016512.html

报道时间:2021-07-17